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都市生活,繁华忙碌。图书馆就像心灵的桃花源。让人们得以阅读他人的故事,修葺自己的心灵。最美的图书馆,是让人爱上阅读的图书馆~今天随小编走进最美的图书馆感受下。
▼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家堡金融区启建滨海文化中心,其中图书馆部分将被打造成为“眼睛”的造型,称作“滨海之眼”。滨海图书馆的中庭被设计成“书山”造型,一层层白色的阶梯呈波浪状铺开,阶梯之上架有同样波浪状的书架,读者可拾级而上,遇到一本喜欢的图书,便可坐在旁边的台阶上阅读。台阶上的书架表露在外部,层层曲线让人好似置身于“海洋”的环境中。
这些非常有未来感的波纹状阶梯在建筑的顶部渐渐收拢,形成了一个像是教堂拱顶的圆顶空间,贯穿上下,连接了各层。
34层“书山”,密密麻麻摆放着各类书籍,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就无法体验到“滨海之眼”之称的滨海图书馆的震撼~
图书馆最大的特点是其内部的球形多功能厅,这个多功能厅外是由一个穹幕影院“包裹”而成的大球,大球的外部可以播放电影哦~
设计中“书山”随着球的体积逐渐变化,而显现出梯田的形态。由于天花板的高度同样如等高线般变化,因此空间体验会更富有三维感——山坡的等高线决定了书架的位置。较平缓的山坡让人们逐级而上,形成东方美学中“登高望远,逐理求索”的意境。
▼书眼通天
▼自然光的引入
▼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只要告诉出租车司机“孤独图书馆”,他便心领神会的带你去到一片叫做“阿那亚黄金海岸”的旅游地。
穿过钢筋水泥的森林,视线逐渐被空阔的沙滩和海岸线替代,相对于“阿那亚”,很少人记得它的大名“三联书店海边公益图书馆”。
最初,建筑师董功想在这片空无一物的海岸,建造图书馆的想法,只是源于脑海中那幅美国画家怀斯的画
“一位老人坐在一块礁石上,远处是海浪,单纯得就像一块石头,而不是一栋漂亮的房子”
人们要光脚踏着沙,徒步几百米才能抵达
它的外观简单神秘,走进去能感受到的仅仅是海声、风声和阳光
内部是开放性的两层空间,一层临海的那面,是一道完全由玻璃门旋转组成的活动墙
透明的玻璃荧幕与海面的波光交互,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读者享受到的都是时光最原始的样子
二层的冥想室幽暗、封闭,空间两端各有一条30厘米宽的细缝和外部相连,一条水平,一条垂直
除了朝海的东面,图书馆其它朝向都是封闭的墙,建筑材料是不加修饰的混凝土和木材,真实而原始
在这个单纯的环境中,无论是光、海、景象,你都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存在以及和你之间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图书馆就是中国人的教堂,来到这儿的人都拥有形状不一的孤独,而让大家安静下来,就是它存在的意义
▼
晓书馆建在杭州,馆外的樱花林游客如织与书馆内的安静形成对比,风吹书页响,阵阵读书香
因为造型奇特,屋顶庞大,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屋顶”
它的主体采用了清水模工法,并顺势引入自然界的抽象元素,创造了一个内涵丰富的空间
晓书馆位于临水的一面,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将外面的风景收纳其中,带来充足采光的同时也令人心情愉悦,如沐春,到了夜晚,暮色四合的时候,晓书馆内的灯光全都亮了起来,里面的一景一物全都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
一到暮春时节,野樱着花繁密,争相开放
晓书馆一共分为上下两层,十几个原木书架一字排开,书籍层层叠叠、非常壮观,宛如博尔赫斯所说的“天堂图书馆”的模样
丰富的藏书和舒适的座椅供读者尽情徜徉在书的海洋中
以木头为主打造的整体空间,处处透着原始的质朴与宁静
作为一家免费开放的公益图书馆,晓书馆藏书数量50000册,恐怕穷尽这一生也看不过来了。
▼
喧嚣热闹的北京城二环内,藏着一家让人如沐春风的杂志图书馆,它的名字叫“春风习习”,乍听之下,就给人一种很治愈的感觉。
这家店距离天安门不远,走路过去还不到10分钟的距离,但就在这车水马龙的都市氛围里,它却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书架的设计简约而不简单,主要以白色钢架和木色立柜为主,轻盈与厚重,现代与传统,在细节处得到了完美的交融
▼
一折青山,一湾碧水,寻一处书屋,求一片宁静,醇古淡雅,文脉书香。
这座吐纳于云夕之间的图书馆,位于海拔600多米的桐庐县莪山乡新丰民族村戴家山,隐匿于一片黄泥房中。
黄泥房经过百年来的岁月侵蚀,早已纹路遍布,木头门窗变换了当初的模样,却也依旧余味悠长。
云夕图书馆,由两座毗邻的畲族民居改造而成。改造后的图书馆,依旧保留了古老民居的木石结构,一幢为艺术咖啡馆,一幢为图书馆和活动空间。
楼梯和书架划分空间
图书馆二层,局部柱子加长,高窗带来充足的采光
屋顶抬高形成高窗
咖啡厅,楼梯和砖混墙面加强老建筑主体结构
咖啡厅二层,高窗和新的地板界定旧墙面,改善室内环境
当你走进去之后,图书馆里的书架和桌椅,几乎都是“就地取材”建造而成,通过做旧的手法,还原了畲乡古老的原貌。
远离喧嚣,此间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