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湖镇,位于揭阳市揭西县东部,榕江中游岸边,建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被称为千年古镇,古名为道江,后来因为其东南部有个著名的云湖,宽百余顷,水色清碧如玉,湖岸木棉树成林,后因产木棉出名而改称棉湖,素有“上田肥美,良物殷饶,衣冠之族,弦诵之家,甲於通邑”之誉。
曾经少时榕江打水仗,曾经竹刈堤晨跑早读,曾经云湖畔青春留影,曾经熟悉的旧宅深巷,曾经的老棉湖……古镇的悠悠时光,似水流年,渐渐成为了无法忘却的记忆。
重回大夫第
每逢节假日回家,犹如飘泊的船儿回到港湾,停一停,歇一歇,身心爽快。听听父母唠叨是福分,齐齐欢聚品酒是缘分,互叙过去,畅读新年,那份感动,那份鼓励,好比寒冬里的一把火温暖心窝,冷春中的一盏灯指明世道,此时又回旋“时间都去那儿了”,此刻再现自己曾在《广东地方税务》发表的《墨守流年,淡守清欢》,笔端下老父亲头上白发、母亲额上皱纹的描写,儿孙相伴的幸福温馨情景,快乐老家,老家最牵念。
凤凰树似虬如凤,与教堂相互映衬。
蓝天云飘,似雪如絮,亦真幻。老屋花枝,似虬如凤,相映衬。常年在外,久归故里,故地走马,巡游漫步,寻踪问迹,重拾旧时光。
老码头
老码头驻足,追昔日,熙熙攘攘,人来人往,今已冷落萧清,繁华不再。径到老百货,国营商店烟消云散,仰望楼顶“中国共产党万岁”几个大字,凭票供给历历在目,留下的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印记。
十八弯
寻路十八弯,旧宅老屋,门扉闲闭,老墙斑驳,拐弯转角,逶迤而行,穿梭其中,寻找遗落的老棉湖旧梦。
古镇老宅
兴道中学,东征时周恩来曾在此驻足。
穿书院巷,拜城隍庙,过二楼吴家,进郭氏大楼,访兴道旧迹,问东征故事,翰墨书香尽染,人文历史流长,告知过客古镇的底蕴。偶遇旧时相识,见满脸沧桑,感叹岁月无情,方知我等也老之将至。街道倒是热闹,少男倩女,红衣绿妆,时尚摩登,古镇注入现代元素。
时过景迁,情景再现;穿越时空,仿佛从前。 打铁街,采风拍客好去处。 去年秋日,觅得片刻闲情,专程前往打铁街。
打铁街
打铁街上的人们一边冲功夫茶一边做小生意。
出售的铁器
走进老街,但见工匠猛打慢敲,精制细磨,靶犁刀剪,锅壶鼎罐,缕缕余光,映射老街,平添古韵。镜头举起,店主不惑,问:“破、杂、乱,有啥好拍?”答:“拍一种老味道,忆一份老感情!”记下来,摄入镜,这可是一种难以挥去的老情结。作为中国最早被称为“市”的千年古镇,棉湖战役时期已在的房子,现在依然还在。棉湖战役时期已有的行业,现在仍有踪影。一千年前开设的打铁街,至今仍在经营。一千年前舂墙的建筑法,至今仍然沿用。在外的游子,记忆深处总忘不了云湖畔永昌古庙门口的那颗百年老榕树,总忘不了自己的根就在这里。
云湖边老榕树
云湖桥头,古榕树消失了。
去年夏日台风过后,立云湖桥头,见永昌庙前,古榕己无存。幸在此之前,兴起巡城采风,摄下桥头榕姿,留下一段拂不去的记忆。
充满年味的老街
夕阳斜照,行走在棉湖张灯结彩、充满年味的街道上,几乎随处都可以邂逅味美价廉的小吃。刚刚从热油锅中捞起的春卷更是令人垂涎三尺,咬一口,"咯"的一声,热气将嘴角的寒意驱散,酥脆爽口,齿颊留香,令人忍不住再大咬一口。
热油锅中捞起的春卷
美味的粿条
鼠壳粿
有时回家,总奔着那碗粿汁,那皮脆肉嫩的豆干,那红脚芥兰、棉湖瓜丁、乌膜花生,那味道好熟悉,解的是嘴馋,不解的是情结,故乡味总难忘。
品尝久违的味道
走走,嗅一嗅节日的大年味;停停,听一听孩童的燃炮声,这是简单的奢想,更是复杂的享受。棉湖古镇是个谜乡,这里的居民喜欢猜谜,逢年过节必开谜台,高峰的时候,从镇区到村寨可能同时有十个谜台竞相“抢客”。台上解谜的未必是师傅,台下猜谜的未必是徒弟,躲在旮旯里帮工打杂的那位小媳妇,可能是出谜的师傅之一。
猜谜活动
熟悉的场景,记得八九十年代,大年初一至初四,棉湖谜棚脚一定有我和三弟的身影,听典故,动脑筋,长学识,结谜友,那时奖品是一包鸡面或一粒柑,每晚多则猜中二十多条,每听到那二鼓一锣的三声,心已足矣。
过年巡游
英歌舞
巡城一圈,穿街串巷,寻百姓家;片影一瞥,拐弯抹角,觅市井照。慢慢地走,勾起那段旧时光,重现脑角尚存的老照片,岁月沧桑,人间巨变,古镇焕新彩。
悠悠故园路,从容一片春。游子在外,根在桑梓,乡里老热,念着是亲,牵着是脉,聚着是族。村头,那老树;寨门,那口井;灰埕,那族亲;戏台,那潮音,还有新桃旧符,旧户深宅,一抔乡土,一句乡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嵌瓷
这是一片热土,激起的是那份情感共鸣,唤起乡亲族人永远记住自己根在何处、心在何方。"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不忘起始,留住根脉。
棉湖镇云湖旁的广场上人们悠闲地打着太极拳。
棉湖镇航拍(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