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20世纪的中国雕塑,刘开渠是绕不过的名字。他创作了中国首座抗战纪念碑《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他带领团队完成了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塑造的《马克斯恩格斯浮雕像》、《毛泽东主席浮雕像》被用于《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全集》的封面;他是新中国城市雕塑的创业者。刘开渠曾经说,“我愿以我走过的全部道路证明一句话,人生是可以雕塑的。”
刘开渠
刘开渠,安徽萧县人。1920年,16岁的刘开渠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次年升入大学部。 1927年毕业后赴南京,受蔡元培之命,与林风眠、潘天寿赴杭州西湖为国立艺术院选址并参与筹建。1928年,国立艺术院正式成立,任助教兼图书馆馆长。1928年,刘开渠经蔡元培推荐赴法国留学,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专攻雕塑,师从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朴舍(Jean Boucher)教授。
刘开渠《母与子》石膏 1934年
刘开渠作为最早留学法国的一批艺术家,从朴舍那里继承的古典主义的风格,在此基础上又结合了中国的元素,从而开创了中国写实主义雕塑,成为中国雕塑事业当之无愧的奠基人。1933年,应蔡元培、林风眠之邀,刘开渠回到国立杭州艺专担任雕塑系主任。
刘开渠《农工之家》(高底浮雕)石膏 1942-1945年创作于成都(这件作品是1980年代由刘开渠助手根据照片资料复原)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新中国最重要的美术工程项目之一,整个纪念碑的碑额花纹浮雕、台座正面的三块主题浮雕《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欢迎解放军》、《支援前线》和碑身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恩来总理撰写的碑文放大、设计制作等都出自刘开渠之手,三块浮雕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他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为争取胜利的中国人民和战士立碑。
刘开渠《马克思、恩格斯浮雕像》石膏
刘开渠《毛泽东像》
改革开放初期,刘开渠便担任了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小组的顾问。创作之余,刘开渠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推动中国城市雕塑、公共空间艺术发展的过程中。
刘开渠《男青年像》 1980年
“中国的雕塑事业发展很不容易,如果没有刘开渠,可能进程会晚很多年。”刘开渠的另一位学生、中国雕塑学会名誉会长曹春生这样评价老师的贡献。他还指出,在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后,刘开渠除了有意识地培养了一支创作队伍外,也为后期加工、特别是石刻加工培养了一批重要的人才。这批人才为五、六十年代甚至后来都提供了很好的加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