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有这样一座神奇的寺庙:它今年998岁,最早是皇帝拜佛的地方,占地6万平方米,大殿是辽代木构,庙里有七尊彩绘泥塑佛像群,每尊有9.5米高,近千年历史竟依然保存完好,世界罕见。
梁思成曾这样评价奉国寺:“千年国宝、无上国宝、罕有的宝物”。当年王家卫拍电影《一代宗师》,几场重要的武戏、文戏,也都在这取景。
——这就是位于辽宁义县的奉国寺。
奉国寺最早是皇家寺庙。辽朝萧太后萧绰的故里在义县,萧绰的儿子辽圣宗,把自己比作释迦牟尼。辽圣宗为了纪念过世的母后,和辽朝到他为止的六位皇帝,就建了这座皇家寺庙,及这绝世的七尊佛像。
这是奉国寺,占地面积有6万平方米,始建于辽开泰九年(公元1020年),再有两年,就是一座千年古寺。当地人觉得寺院比较大、佛比较大,也把奉国寺俗称为“大佛寺”。
奉国寺供奉“过去七佛”,是现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彩绘佛像群,因此吸引了很多高僧前来,80岁高龄的星云大师就曾三次朝拜。
《一代宗师》剧照
奉国寺所在的宜州,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也是辽朝皇家祭拜祖先必经的地方。它北边300多米,是辽宁第二大河大凌河,是当年一条交通要道;东边是中国四大镇山之一,北镇医巫闾山,山上有辽景宗和萧太后墓。
80年代的考古挖掘证明,奉国寺有中国古代寺院最完整的布局。最鼎盛期,有外山门五间、长廊两百间、东三乘阁、西弥陀阁,中轴线上有正观音阁、最高潮部分的大雄殿、后法堂,周边还有很多田地、庄园、附属的寺院。
到了明清年代的碑刻记载,这种壮观的场面就不复存在了。好在标志性的大雄殿,到现在还是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奉国寺的大雄殿,有1800多平米。面阔九间、通长55米,进深五间、通宽33米,高度加上月台是24米。
这里的“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单位。房子造几间,很有讲究,“九五”是皇帝之尊,建筑等级是最高的。
南方寺庙,建筑风格传承于唐宋,屋檐转角就比较夸张飞扬;而奉国寺,作为皇家寺庙,追求庄严厚重。它的屋顶正脊高耸,出檐平缓,更显大气。
大雄殿门前,有三块匾额,中间是“大雄殿”,两侧是“慈润山河”、“法轮天地”,都是乾隆的笔迹。
很多寺院的主殿叫“大雄宝殿”,多为横写,奉国寺却很特别:“大雄殿”竖写,带龙的秀雕,匾额很大,有3米多高。这跟它是皇家寺院、题字人是皇帝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在中国木构古建筑中,奉国寺的用材最多、规格最高。
光斗栱这个木构件,就是七铺作,有五种类型。斗栱的作用是承重,木构建筑体量大、木材多,就要把重量层层传递到柱子上。它还有装饰作用,样式漂亮的斗栱,就像开在木建筑上的一朵花。搞古建筑研究的老法师,看一眼斗栱,便知这个建筑的规格如何。
走进大殿,里面幽暗清凉,“过去七佛”一字排开。佛像都有9.5米左右,比5个人还高,非常震撼。
佛像除了映射辽代七帝之外,还有一说。
之所以叫“过去七佛”,是指大家熟知的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前面还有6位佛祖。按照成佛的先后顺序,释伽牟尼佛祖在西侧最末端。与其他几尊佛稍有不同,眼神微微低垂,转向西侧。
很多人来了会迷惑,这7个佛的面貌,看上去好像差不多。按照佛教教义,一佛就是一切佛,一切佛就是一佛。佛的面貌,就是一个。衣着、手印有各自的区别,有普渡众生的意思。
每尊大佛下面,还有一对胁侍菩萨,约有2.7米以上,比姚明还要高很多。
东西两墙的十佛壁画,依稀可见。《一代宗师》开篇用到的,就是奉国寺的壁画。原来的正壁,还有十八罗汉,后来修缮时被揭下来另作保存。
梁架、斗栱上有不少辽代彩画,最多的是飞天,加起来有2000平米,还有不少吉祥花卉、几何图案。
义县文物局局长王飞说:“想当年,奉国寺大殿里所有的木构件上,应该都有彩画,是金碧辉煌的。梁思成把它们叫作‘佛光’,意思是七佛放大光明,我很认同这个说法。建筑里的绘画艺术,都是为凸显七佛而服务的。”
一个近千年的辽代建筑能保留到今天,并不容易。奉国寺经历的有记录的历史劫难,就有5次。
1948年的辽沈战役,义县遭到炮击,有一颗炮弹砸穿了大雄殿的屋顶,落到了释伽牟尼的手中。佛像手部损毁,但是很神奇,炮弹却没有爆炸。
文物年代久远,残损的程度较严重。一尊佛像,面积平摊开来有160、170平米,大佛一个手印,就能钻进一个人,维修起来,工程量很大。
“很多游人也批评我们,七佛像有那么多尘埃,工作人员你们怎么不打扫?实际上尘埃已经结垢了,没办法了。“ 王飞说,修旧如旧、让文化遗产重新活起来,是奉国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一代宗师》里凄凉神秘的奉国寺,在清晨和黄昏,却是另一番景象。阳光照在古建筑上,庄严、壮美,不负“最美皇家寺庙”之名。
部分图片由义县文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