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徐,杨柳依依。
白墙青瓦,小巷幽幽。
夕阳斜照,渔舟扁扁。
这里是宁波慈城, 素有“江南第一古县城”之称。也是慈舍的所在地。
他叫李照辉,曾是一名执教八年的语文老师,后转行进入旅游领域。
一次不经意间,李照辉路过一座百年老宅,这里曾是民国服装大亨任士刚的故居,正统三进式老宅院,一砖一瓦都散发着上个世纪的味道。
院内绿草如茵,曲径通幽。与邻家的院落只一道篱笆相隔,一座木庭,几块假山石,其余皆留之为空地,颇有禅院幽静之美。
厅前一汪鱼池,鱼儿自在游淌,古朴寂静的老宅多了一份灵动。
穿过庭院是一间充满禅意的厅堂,三开间结构,取名“三间堂”,涵盖书房、香房和禅房。
中间是木质地板,东西则为榻榻米,暗含“左右分,太极开”的古理。
简素与自然,孤傲与幽玄,脱俗与寂静,正是“三间堂”所散发出的独特的中国禅意之美。
席地座榻,可抄经,可冥想,独守一份清净与自在。
由侧门而入,便是“一花一叶”的茶室。原木展架,主人从深山寻来的茶,简单大方的棉麻服饰,素雅、古朴的自然韵味在整个房间蔓延。
李照辉说,在厚重的历史面前,哪怕一点随意,都是对它的不尊重。每间房的取名也颇为讲究。餐厅名为“一箪”源自《论语》中的“一箪食,一瓢饮”。
运用黄泥、原始木块以及铝板等元素打造而成的吧台,古朴与现代相交融,呈现出简约的复古气息。
餐厅的楼上,是一个开放式的露台。
明清木结构的屋顶,则是李照辉不远千里从福建一个小山村搬来的。
在露台小坐,伴一壶茶,看一天小桥流水,直到月上柳梢头。
慈舍共有9间房,每个房间的设计都秉承慈舍“慈悲喜舍”的精神理念,古朴、极简。
李照辉将古人的雅趣和自己喜好,都揉进房间的每一处细节里。看似简单的木质老门,关门时要讲究先左后右,方可恰好合上。
整面落地窗将屋外的色彩、光线引入室内,窗外的青砖老墙古韵犹存。床头采用的是一种名为“药香花梨”的木,来自非洲,木料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让人安然入眠。
原木的素色,清晰的纹理,无不体现出自然的本色之美,给人一种踏实的存在感。
在黑白灰的空间中,绿植成了极好的点缀。洁白光滑的釉面,从池中捡来的藕蓬,互相映衬出淡雅素静的氛围。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这里花草相宜,莺声呖呖,整个古宅都充满了静谧和禅意。
清晨,穿上棉麻蝉衣,在慈舍的晨练中开启新的一天。
精心准备的中式杂粮,简单,却是最暖心。
中午,和管家一起去采摘最新鲜的蔬菜,学着做两道慈城特色菜。
地道的家常菜,清爽可口,最是心安。
下午,入一杯从宋代茶园里摘取的茶,且行且坐,窗外树影婆娑,云在踱步,鸟在嬉闹。
抑或体验一堂茶道课,禅茶一味,礼敬山水。
清逸起于浮世,纷扰止于内心。于中式茶道中,放空自我,倾听内心的声音。
入夜,与友人对坐,把酒品茗。
院中竹影摇曳,古灯温暖了时光。夜色尽收眼底,最是怡人。
深夜,点上一支香薰,枕着蝉鸣和蛙声入眠。
雨天的慈舍,又是别样一番滋味。坐在屋檐下,听雨煮茶抄经,内心的烦嚣被洗涤一净。
伴手礼则是慈城特色年糕,寓意“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慈舍更像是一位老友,给即将踏上归路的游人,送去最真挚的祝福。
一方老院,两道篱笆,屋檐低小,门前青草,三五猫狗,七八雀鸦。
李照辉说,希望通过慈舍茶禅和美学的人文生活,为现代人在喧闹中留出一份静谧。
我们总是在苦寻心中的栖所,其实所谓诗意而居,不过是一种合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