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八卦说,潘帅有一张『没有被欺负过的脸』,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鼓浪屿的老黄。
老黄,鼓浪屿本地人,今年41岁,长着一张『实在没什么故事』的脸。事实上呢,耗尽十几年光阴,爱着一个一百多岁的『姑娘』——老黄的故事啊,足足可以讲100年。
我是黄恒明,1976年出生的鼓浪屿人,基督徒。
我爱的这个姑娘,今年已经173岁了。
姑娘楼旧照
1840年,中国进入近代史开端,大批英国传教士以传教的方式进入中国。1843年,英国传教士施约翰在鼓浪屿创办基督教伦敦会。
这栋漂亮的英式建筑,外界称为姑娘楼,始建于1844年,是当年伦敦会女传教士的居住地。
她们在岛上传福音,建医院,办学校,教钢琴,盖房子⋯⋯
百年之间,鼓浪屿慢慢成了如今的万国建筑博览。而姑娘楼,早已经成为鼓浪屿岛上,最有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要素。
如今朋友们都说,你算是捡到啦,申遗之后,你家的姑娘可成了大宝贝。
我笑笑说,是啊是啊,更要好好伺候她了。——其实内心还有些话没说:这样的姑娘,哪里就是随便能捡到的呢,我遇上的,明明是一段妙不可言的缘分。
十几年前,鼓浪屿还是一座幽静小岛,除了我们这些岛上的居民外,基本无人问津。
风吹着夏天的寂静,阳光倾斜照射过来,树影摇晃,拨开枝叶翠绿的树丛,有着一面拱墙的建筑就这样出现在眼前。
重新修缮后的姑娘楼,美得一塌糊涂,但生意,差得一塌糊涂。毫不夸张地说,那时我每天一个人坐在喜林阁的院子里,四周安静到——连小鸟飞过,都能听见翅膀扇动的声音。
院子有了生气,到访的人却寥寥无几。久而久之,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开始劝我放弃这栋楼,离开这座岛。
他们总说:“外面有着更大的天地,你不妨丢下这栋楼除出去闯一闯,总比你整天一个人守着这个无人问津的空院子强”。
喜林阁里寂静无声,我依然舍不得放弃她。作为一个基督徒,我深信『上帝会带来光』。
2010年,政府法制办的工作人员在喜林阁201号房间起草了《鼓浪屿家庭旅馆管理办法》。民宿行业有了章法,鼓浪屿的旅游业也渐渐发展起来,我的喜林阁,也迎来了它的春天。
从那时起,喜林阁几乎每天满房,无需担心客人从哪儿来。
这样的盛况,持续至今。今年7月,鼓浪屿申遗成功,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作为鼓浪屿申遗核心要素之一的姑娘楼变了,我的喜林阁似乎也应该拥有一幅全新的面貌,以迎接全新的未来。
日光岩,鼓浪屿最高峰,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拥有鼓浪屿最佳观景视角。
而我的喜林阁,就守护在日光岩脚下,位于鸡山路、泉州路、晃岩路、鼓声路的交汇处。
喜林阁夜景
以姑娘楼为起点,途经美国基督教女校安献楼,奉祀本土保生大帝的种德宫,以及菽庄花园、黄家花园、日光岩寺、西林别墅等。
鼓浪屿申遗的53个核心要素,以姑娘楼为起点的鸡山路,占了其中15个。而且鸡山路两旁,古树参天。鼓浪屿189棵古树,鸡山路占了近一半。
姑娘楼的建筑主体,是典型的英式风格。
宽阔外廊过道环绕四周,连同文艺复兴时期的拱券长廓,穿行其中仿佛行走于百年前的梦。
坐在桌前看着庭院里开得正艳的三角梅,常常让人有不知今夕何夕的错觉。
客厅参考图
从长廊往里转,便是喜林阁的客厅。精致的雕花,豪华风格的欧式家具,闲坐片刻的同时,总觉得手里是该捧着一本莎士比亚。片刻之间,也将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更加细致地描绘一遍。
餐厅走廊参考图
穿过客厅走过一段黑白地板地长廊则是餐厅。
餐厅参考图
实木长桌,精致吊灯,再配上一桌正宗的西餐……
暖黄色灯光下,那些百年前的西方文化生活也就在餐桌边显现了出来。
回廊参考图
餐厅吃过饭,不妨去院子里走一走,或是长廊边坐一坐。
看一看日光岩山下特有的风光,又或是听着鸟叫蝉鸣虚度一个稀松闲散的下午。
浴室参考图
饭后散步回来,自然就往房间里走。
看着墙壁上的画作,往浴缸里随意一躺。鼓浪屿的一日,就以特殊的方式重合于百年前的模样。
卧室参考图
泡过热水澡,自然就要奔向那张选定的床。
全面升级后的喜林阁,将拥有11间英式宫廷客房,融进姑娘楼整体英式建筑风格。
红木家具搭配线条流畅、色彩富丽的沙发。一束插得整齐的鲜花往桌前一放,整个房间顿时散发出优雅迷人的气质。
卧室参考图
每个住进来的客人,将感受五星级酒店的床品用具,包括全屋的直饮净水系统、中央空调等。
松软大床搭配屋外的海天一色,鼓浪屿上百年前中西文化交织的风光也就随日影闪了个遍。
此外,喜林阁还提供海岛顶级的私厨料理,解决鼓浪屿全岛最受困扰的美食难题。
第二日睡足,又可去长廊小憩。叫上一桌精致的下午茶点,看着喜欢的姑娘慢慢地喝~
“别人都是旅馆,她是家。”老黄的目光越过千万房屋,经停一处。
在那个温热的午后,我听完老黄的故事,觉得这句话于他,再应景不过。
“你觉得呢?”他反问我。“有生之年,欣喜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