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黄山什么季节最美吗?
『冬天吧,当我看到黄山顶上日出的刹那间,整个人都美醉了。』
『我觉得是夏天,满眼都是绿色,太诱人了。』
『春天啊,尤其是下小雨的时候,还有云雾缭绕,感觉特别妙。』
『那你们是没见过黄山的秋天,枫叶超美。』
1000个人就有1000个黄山,四季都开挂的,恐怕只有它了。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关于黄山的赞誉,多到不需要滚妹说了。
有人说黄山无淡季,每季都有它最美的颜色。
要我说,黄山最美的,莫过于找一处地,躺在那儿,欣赏每个时刻都会上演不同戏剧的自然。
这里的每一座房子都像是遗落在黄山的明珠,被竹海环抱,抬头可见云雾漂浮。
不管春夏秋冬, 这里总有两位座上客,云姑娘和山小伙。
每一天,灵活的云姑娘,和笨拙的山小伙,都会在这里上演“爱的华尔兹”。
黄山脚下有个不为世人所知的小山村,这里一直留存着最正宗的徽派痕迹。
它可能从来没有想过,会以什么样的姿态亮相,直到遇到他们......
“不习惯大家叫我詹总,都是造房子的人,没必要端着架子。”
这个在工地上,戴着安全帽,衣服上沾满沙土,与所有建筑工人无异的人,就是我。
我叫詹远,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学位,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合伙人。
2017年年初的时候,阿新找到了我,说有个好地方想请我帮她参谋一下。
这是一个包含了一栋黄泥墙的老房子、 一个破败的辅楼、一栋砖混老茶厂的院子,附近一条溪流、还有一片山林和梯田。
它让我想起了在瑞士阿尔卑斯山腰著名的瓦尔斯温泉浴场的经历,那种躺在石椅上,望着对山风吹树浪,云卷云舒。
从院子里看山景的时候,只一秒,就认定了这个地方。
『你要是觉得这地方不错,就当这里的设计师怎么样?』
『那,我们有言在先,你可不能干涉我的设计理念。』
『行,一言为定。』
我们叫它『云上』,位于黄山脚下最高的自然村,海拔有600米高,坐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云卷云舒。
10分钟车程到黄山景区,1小时内可达附近的宏村、西递等热门景点;即便是到附近的黄山汤口,也只需要10分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我对『云上』有十足信心。
黄山的美,壮阔,震慑;我却希望你在小小的『云上』,寻找到更私密的风景与乐趣。
能用人工解决的,就多花点时间慢慢打磨呗
黄山属于自然景区,禁止大型施工器械的进入,改建房屋的工作变得十分艰难。
我们就自己搭建了一个索道,蚂蚁搬家式的往上搬,运材料这一步就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黄泥墙老房子的原始结构和外观我们依旧保留,在房子的内部,我们打通了任督二脉,让上下层连通,四周做了一圈书架,造了一个通高六米的云上公共客厅兼书房。
白天就在这里随手取几本书看,阳光从窗户和屋顶的天窗中洒下来,暖得叫人趴在桌上就能睡着。
到了晚上,这里就是朋友聚会畅聊的地方,抬头就是漫天星辰,照亮在云上的每个夜晚。
原来的辅楼已经破败不堪,我们推倒重建,把它改成了云上的餐厅。外立面由通透的玻璃构成,对山的竹海一览无余,后面就是原始的山石。
春秋天的时候就把玻璃移门推开,前后没了界限就和自然连成一体,在风语和鸟鸣中尝遍山里的野味。
老茶厂的位置则变成了“云上”的客房,我们在室内运用了更符合当代人居住的一些细节体验。比如通高的空间、大露台、270度景观、天窗地暖等。
与公共区域又有一定的物理隔绝,保证的客房的私密性;保留了徽派历史的痕迹,又不失现代家居的舒适。客房一共有四层,每一层都能领略不同自然的美景,并且每一间都配备专属的景观落地窗及露台。
一层用灰色石材作为基调,木材作为辅助材料,贴近大地的温度的颜色。二层结合竹海的环境氛围,室内运用了更多的竹子的元素,真正地将空间与风景融合。
三层以木材为主、石材为辅,简约的设计,是希望让入住者能把视线放到三层楼窗外的风景,来云上,只睡觉不观景,未免有些可惜。
四层仅有的一间客房,有最大的露台、落地玻璃,甚至躺在床上就能从天窗中看云雾,真正体验云端的漂浮感。
整个黄山云上占地25亩,除了民宿,餐厅,书房,我们还开发了一个完整的农业配套区域。果园、林地、茶田和农田,就地取材,来到云上,就能吃上当地最正宗的黄山菜。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一天回到家乡,却发现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已不存在,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悲伤的事儿。
我们想留住这个淳朴、田园的黄山生活,童年的那些快乐,不能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