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静似太古,水缓入心田。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里是“三教圣地”武夷山,佛家在此开坛讲经,道家在此隐居避世,儒家在此讲学授课。
不过,这里最负盛名的,却是漫山茶田和茶农世家。
他是岩韵先生,武夷山脚下的世家茶农,自幼和姐姐在漫山茶田中长大,也是琴痴一枚。
她是觉云居士,岩韵先生的姐姐,从小就跟随父母采茶制茶。
茶香醉人,制茶却异常艰辛,时光流转,很多年轻人不忍辛劳,离开大山,留在都市。
久而久之,逐渐萌生出一个念头,“何不在这片武夷山水间,建一处以茶会友,远离世俗的隐世天地。”
2015年,岩韵先生回武夷山采茶,在三姑山下兰汤村,偶遇到这间民居,便喊姐姐回到家乡。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村庄中田园茶道遍布四周。
从屋前院落俯瞰而去,漫山茶树,云雾缭绕,还有那不急不缓的乡间气息瞬间走进了两人的内心。
屋子建于七十年代,但用料扎实,一砖一瓦保存极好,一扇旧窗,一把旧椅,还有门前青石墩,总能勾起曾今的儿时记忆。
于是,改造时,保留了旧屋中诸多元素,又结合地势,将四面瑰美收容其中。
几个月后,随着脑海中的构思一点点实现,在武夷山脚下,这片清净天地逐渐成型。
姐弟二人给这里起名,叫做“茶隐山房”,以茶会友,隐逸尘世。
踱步乡间土石小路,从满目苍翠的茶田中穿行而过,一座原木、山岩、粗瓦融合的屋宇出现在眼前,这里就是山房所在。
推开院门,走入其中,淡淡的茶香萦绕鼻尖,视野也随之豁然开阔。
下沉的亭台,无边际水池,还有云雾缭绕的远山缓缓展开。
翻卷的云雾倒映水面,片片荷叶托起娇嫩莲花骨朵,清风拂过漫山茶田,席卷茶香而来,生出侘寂之美。
而沿着汀步小路,踩在水中置石之上,日出日落都可以入池映画,放眼四周,茶田翠意映入眼帘,顿时心神舒畅。
由此踱步走入屋中,移步换景,视野随之收束,但并不显局促,原本分隔房间的墙体全部打通,空间格外通透。
少有的墙体上,也巧妙进行了镂空布置,视线穿过其中,与屋外的茶园、云烟融为一体。
行到这里,不用主人指引,茶香就是最好的向导,沿着浓郁的茶香穿过老木门,便走进古典雅致的茶室,客厅。
中式的精致典雅,与清水泥墙面的古拙素净,融合得恰到好处。
各种制式的茶具随处可以见,浓茶中最常使用是黑乐碗,薄茶的茶碗则可素可艳。
冲泡,递接,致意,品饮,一应器具都准备齐全。
还有精心烘焙的自家新茶,席地而坐,或者三五好友聚集,无论走到哪里,总有好茶相伴。
若是赶上好时候,还能听岩韵先生谈上一曲,在琴音中,细品觉云居士亲手煮茶。
大红袍、老枞水仙、正山小种、金骏眉,皆是来自武夷山最好茶山场,无一不是精品。
山房品茗并不额外收费,姐弟二人还会慷慨馈赠好茶与人,只为客人感受每一滴茶的甘醇芬芳。
沿着楼梯,踱步而上,便是山房的客房所在,为了将最美的武夷山景收入屋内,姐弟二人只辟出5个房间。
每一间都正对茶山苍翠,近观远眺,都心旷神怡。
屋内装饰、摆件,以竹木与原木为主,取之大山,抚摩上去质朴纯粹,有着会呼吸的温度。
茶座自然也是房间必备,布置在临窗观景处,窗外绿意盎然,杯中一汪甘泉。
在这样的天地中,除去茶香,其余点缀都是多余,一床,一桌,一椅,便得人生至味。
走到尽头,还布置出一方挑台,玻璃做顶,通透明亮却能避风雨。
夜色中,一盏竹木灯盏置于一旁,约好友对坐其中,夜色,清风,明月,再多的烦心事都跑到脑后。
物欲纵横的时代,我们做什么都希望快一点,每日在工作、生意中奔波。
但静下来,慢下来就会发现,眼前的茶,对坐的人,便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