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从古至今,大家都向往住在一个自然原始的环境里,没有污染,没有嘈杂,宁静致远,修身养性,下面随小编一起感受下山中的隐居生活。
▼
出成都,一路向北四十余公里有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山峦起伏。一群密林中,有一座玻璃之城,半山隐庐。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敞开,满眼的绿色,鸟语风声流水潺潺,更独特的是它远离世俗的一抹静谧。
这里有一处悬挑的长廊,巧妙的设计使一截悬空在露台之外,坐拥360°的山野景观,像是登上了一艘行驶在竹海中的游船。
玻璃的长廊伸向半空中,仿佛想要无限伸展拥抱大山的姿态。
长廊的尽头是茶室,地板是透明玻璃,脚下是一层的室外泳池,既还原了古人对自然纯朴追求的同时又加入了设计感的现代元素。坐下喝上一杯清茶,仿若正在云里雾里、树枝竹尖上修禅。
▼
云夕戴家山藏身山林间,隔绝尘世的隐居原墅。
云夕戴家山巧妙利用对七湾传统畲族民居作为主体建筑改造扩建,总建筑面积约1300平方米,规划有8幢别墅总共17间客房。
改造设计最大限度地保留且加强了原有房屋的结构实体部分,巧妙地利用传统“畲族土屋”的地域性特色。
所有内部新加的部分都遵循弱化形式几何秩序,而色彩以黑白为主,既提供了精品酒店的当代功能功能,又形成老房子和老物品透明的前景或消隐的背景。
酒店的设计并没有采用过多的现代装饰元素,更多的是向历史、向乡村及民俗文化的借鉴与致敬。客房床头的红布彩带、卫生间内的马赛克和入户隔断的图案也都取材于畲族文化的符号纹样。
新建餐厅“柴房”的立面被称为柴火墙,由柴禾杆组成,是酒店壁炉取暖的燃料储备,而屋顶的围栏则由300多把扫帚组成,使用的材料全部来自于当地,需要不断补充或不定期更换,类似的物质循环将不断地激活建筑和原住村民生活的关联性而融入乡土文脉。
设计师秉持着可持续的乡土建筑设计理念,通过使用当地廉价的材料(柴禾、扫把、竹条、碎石)并进行尊重而不打扰原建筑的设计,在戴家山“激活”了以酒店为载体的乡土生活场所,使之成为异乡游客和当地村民分享畲乡山村生活的平台,也是地方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聚焦点。
▼
从杭长高速径山出口下来后,沿着乡村道路前行15公里,就会看到一栋白色外观的现代建筑隐匿在茂密的绿林间——千岱山居。
一栋斜屋顶、全落地玻璃、部分架空悬在山崖上的建筑物就呈现在眼前。
千岱山居的营建遵循低碳环保原则,院墙石头是地基里挖的、路面铺着溪滩上捡的卵石、房门拉手从山上砍的柴火加工而成,吊顶用老房子拆下来的木板重新加工。
新建筑保留了老房子原本的n型结构,中央则做了一个150多平米的镜面水池,蓝天白云倒映其间,为山居平添了几分禅意。
在这里,人与自然接触的空间尺度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1000平米的民宿只做了10间客房,每个房间都有超大露台,近可观水远能眺山。
夜晚,星空璀璨,萤火虫漫舞,生活回到了童年的样子。
民宿期望传递一种简单的生活理念:注重身体与精神状态,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适度、合理、没有负担的生活。
自然、单纯、有度,山中隐宿只为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