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菁木突然火了,他辞去世界五百强的工作,到家乡的山沟沟里建木工坊,现在又开了家民宿。
「离开世界五百强归隐乡村」在那时还是新鲜事,媒体们蜂拥而上产生了一篇篇10w+
菁木
那时逃离北上广不是热词,回归乡村还是新鲜事,新农人也是个新词汇。
那时流行的话是:「等我们老了,一定要为自己而活,现在的我们要努力工作,好好攒钱。」
所以他的选择更显得匪夷所思和无法理解。
没人能明白他想干什么。
也许是城里混不下去了,所以回家种田?
在无法理解的人眼里,他成了生活的失败者,大城市的淘汰者。
他只能笨拙的举陶渊明的例子,去阐述自己向往的生活。
有一个木屋,开满鲜花,看花开花落。
屋子里都是他亲手制作出来的物件,它们彼此呼应,人生活其中,与这些物件朝夕相处。
可别人跟他说,陶渊明是饿死的。
上面寓意星空下的陪伴,中间寓意相守相爱
菁木每天下班后就挖木头,然后在微博分享教程,再开淘宝店卖手作和工具。
等到渐渐做木工收入到了可以糊口的程度,他终于向家人争取了半年时光去追逐梦想。
菁木作品:以梵高的《星夜》为灵感
菁木辞职后的第一件事,是买保险,以防人生发生意外。
每个人都不是个体,会是妻子的丈夫,是父母的儿子。
很多故事里不会说这些,会把这个决定写的无比迅速果决,但菁木希望后来人能了解其中的难处。
「你需要第一桶金,需要考虑家人,还需要保险。」
改造前
比如从山东开车两天抵达这广东小村庄的学员,比如50多岁跟菁木家租了一亩地种菜的台湾商人。
还有一个妈妈常来,她女儿患了自闭症但喜欢手作。
菁木做了一个勺子,是一个扎着麻花辫带着蝴蝶结的姑娘的样子,菁木把勺子放在朋友圈拍卖,然后把钱捐给有关的基金会。
菁木这么描述这个勺子的故事:「妈妈,您说等我长大的一天,要帮我解开那麻花辫,一起看长发披肩;
妈妈,您答应过我,等我头发长长了,要亲手帮我戴上蝴蝶结。」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手作,便是因为那些滴落的汗水里凝结了故事,故事里长出了生命。
菁木每周末开课,周一到周五的时间留给自己。
也有人说他傻:「多开几节课呀,你怎么不懂赚钱呢?」
但本就是因为喜欢才走这条路,若为了钱何必选择辞职。
理想的生活,就是专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顺道挣点米饭钱。
清晨,在雾霭里醒来,青苔在墙上自由生长,切一把芥蓝菜花随手插进花瓶,在斑驳的阳光下喝一杯茶。
然后放上音乐,把手机静音,专心与木头对话。
等磨完戒指,出门山雨欲来,正好赏雨。
房子后面是双凤山,菁木没事就上山,看花草,捡些好看的木头,石头,有时运气好还能捡到一块五花肉。
若木头带不下来,就等下次带工具去,到山里挖勺子。
再就是在院子里种菜。
菁木种菜首选好吃,像豌豆、芥蓝花、豆角。
「好吃的都长得好看。」菁木说好吃时,声音会不自觉上翘,带着萌萌的喜感。
最幸福是六月收成的季节,豆角先熟,然后秋葵,再到玉米,木瓜四季都有,过两周黄皮也就熟了。
最苦恼是初春青黄不接的时候,春雨把冬天的菜泡烂了,新种的又才刚发芽。
就上山挖野菜,苦荬菜好吃,还有紫贝菜,就采一把种到院子里。
稻谷飘香的时候,蝽象出没,山里特有的野板栗就快熟了,用火把刺烧掉,用石头砸开,吃里面的仁,香喷喷的又是一道野味。
冬天特有的莴笋,还有春夏之交的枇杷,夏天的黄皮,秋天的柿子。便是菁木的生活。
而木作的灵感就更无穷无尽了。
豌豆、蘑菇通通都变成勺子、盘子。
灵感来自梵高《星空》的星轨托盘,或者用木头做饼干寓意食木充饥。
中秋到了,用学院挖盘子剩的边角料挖几颗鹅蛋,喝酒的时候点上正好。
慢慢菁木的磁场开始向外辐射,他开始影响越来越多人了。
村里柿子销路不好,村民只能无奈砍树,甚至为了不让柿子树再发芽,就用大火把树桩彻底烧死。
曾经被大家视若珍宝的柿子树,变成柴烧,是伤感事,他想保护这些柿子树。
菁木就想办法包装宣传,拿到网上卖,结果销售火爆,村民们都很受鼓舞,柿子树也被保留了下来。
知道事情原委的人知道菁木在帮村民卖柿子,不知道的还以为菁木更落魄了。
但菁木不在乎。
菁木的学员
当然也有不圆满的事情。
有学员回去后也与菁木一样做了类似的选择,辞去原来高薪的工作,做起自己的手作工坊。
但追梦之所以伟大,便在于路途荆棘多,受伤流血是常事,成功是稀罕的新闻。
虽然菁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甚至把自己的学员导流过去,但最久的也只支撑了一年半便失败了。
菁木的学员合影
「会觉得很难过吗?」我问菁木。
「很难过,也会想是不是有一天我也会倒在路上。」
我的鼻子突然有种难以诉说,莫名其妙的酸。
他们是追梦的勇士,是这个世界上逆行的人,他们是孤岛。
搬砖的菁木
「我很想把自己的一个经验告诉大家,就什么事都尽量亲力亲为,有不懂的就马上去学。」菁木说:「一定要成为多面手。」
要会自己设计,会造房子,会写文章,做公号,会拍照……
我下意识归纳:会的越多,就能越省钱。
改造前的菁木山舍
比如菁木就一手承包了民宿的设计。
每天木工坊、工地来回跑,与工人们沟通,和想法有一点偏差就立马叫停重新做,用2年时间一点点磨出来。
再就到处收材料。
菁木喜欢屋顶原来残留的红色瓦片,很搭配周边的青山绿水。
但瓦片不够,而且年代久远,又是纯手工烧制的,相当难找。
问遍了朋友,才在广东边境的一个小村庄里找到。
但做好的效果非常棒。
春天瓦面长满青苔,特别下着小雨的时候,瓦檐滴水的意境,感觉就回到小时候了。
建好的菁木山舍是个百花园。绣球、月季、蔷薇、橘子花,水池里水草已经繁茂,荷叶才露尖角。
也是个木作博物馆。凳子、盘子、衣架、床头柜、衣柜,榻榻米上的小木马,甚至睡的大床都是木工手作。
房间里没有电视,只有风景。
远方山尖的云是松软的棉花糖,一边泡澡一边就能捕获。
床的正上方开了一个窗,太阳和月亮升起的时候,光就会从窗户里照进来。
在这里,晚上十一点睡觉,早上七点起床,不必在意今天是礼拜几。
试运营以来,菁木山舍已经接待了几千人,几乎零差评。
有莫干山的民宿主来,临走时说:「把你家放到莫干山,也别具一格。」
但这还不是菁木最开心的事儿。
菁木山舍的前身是修建于1968年广州85中学,已经废弃多年。
但菁舍建好后的一天,有个穿黄衣的婆婆来看,她曾是这的学生,毕业于1978年。
巧的是,后来又来了个花衣服的婆婆,她的儿子也曾在这里上学,并和黄衣婆婆是当年同学。
当年的菁菁学子,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学校也曾一度荒废,从没想过有一天竟还能故人重逢,就在当年学校门前。
这些称赞和故事是菁木做民宿时所没想过的。
他原先只是想给木工坊的学生建一个学院宿舍。
乡村住宿条件差,很多城里来的学生住不习惯,甚至有人凌晨逃到镇上的酒店去,因为实在睡不着,浑身起疹子。
乡村生活,很多好甚至出乎意料,但也很多坏触不及防。
比如蚊子,比如购物不方便,比如有时信号不好。
就像木头大多都是不完美的,或有结疤,或有裂纹。
但木工里有个工序叫蝴蝶榫可以修,并由此形成独特的美感。
「人生没有完美,努力去逃避,不如用心的来修补。」
人生好玩的地方就在于很多生活的美妙就藏在克服那些坏的过程里。
这也便成了菁木做民宿的初衷。
时过境迁,当年那个半夜跑出去开房的学员,早已经失去了联系。
菁舍开业后,菁木发了一个帖子寻找他:「那个凌晨跑出去开房的童鞋,请你回来,我们满世界找你。」
菁木想让他回来,住一住菁舍,弥补当年的愧疚。
也想告诉他,那些你们所曾设想的,那个完美的乡村生活,我正一点点努力去实现。
城市生活快,快到有时人情比纸薄。
乡村生活慢,所以有大把属于自己的时光,这些时光可以跟木头独处,可以招朋引伴来喝酒。
未来菁木想在民宿后山那里修一栋真正的木屋,每天就挖木头,喝茶,跟朋友喝酒喝茶。
那是他向往生活的终极状态。
「但回归还是坚守城市,可能都是围城,我们身处其中,这辈子还没走完,怎么可能知道答案。」
没人知道答案,也没有哪种生活更好,只是想告诉这个世界,生活还有另一种可能。
推荐阅读:【广州觉园1984】
菁 木 山 舍
地址 | 广州从化上罗村
电话 | 18933951949
房价 | 320-1280(主要房型都在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