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俊哥,走哇,去吃肯德基,老张请客!”室友拉着我往外走。
1990年,肯德基刚刚进入上海,我就被朋友们拉着去赶了趟“时髦”。
“这啥味儿啊。”刚咬了两口,就被里面裹着酸甜酱汁的鸡肉吓了一跳,“净瞎凑热闹,这不就是俩面包裹了个炸鸡吗,哪能有我们的大饼油条好吃。”
“你说你土不土呀,人家怎么说也是漂洋过海,见过世面的炸鸡呢。”老张说完,大家笑作一团。
90年代的肯德基
还以为这洋玩意儿大家也就图个新鲜,毕竟豆浆油条才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美食不是,可没想到,一晃眼二十几年过去了,被遗忘的,却是我们曾引以为傲的中式点心。
我是杜俊,一个老家在上海,生长在贵阳的“运动狂人”。
1990年毕业时,国家还包分配工作,我进了一家国营机关,要说权利,也是杠杠的,但说实话,真的挺无聊,所以没干多久,我就辞掉了这份令无数人羡慕的工作,进了一家外企。
这么多运动里,我还是最爱羽毛球、游泳和跑步,曾经在上海以及业余比赛里进了前20,原本想参加全程马拉松,可惜膝盖受伤只能放弃。
那时进外企就像现在说的“下海”一样,总有种能大干一场,然后飞黄腾达的感觉。
进的第一家外企是联合利华,当时他们没现在这么有名,我也并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做什么的,只是因为在复兴公园下,铺了张桌布的小桌子上,写了“力士香皂”这几个字,我就去应聘了。
1994年的一个下午,老板把我叫进了办公室,“小杜,天使冰王想进中国市场,需要找人操盘,我看你干的不错,所以准备找你一起做,你看怎么样。”
愣了一下,我抓住了这个机会,点头答应。
那场商业战役,当时在国内还做的小有名气,Morgan stanley想投资都被拒绝了。
天使冰王是当时上海最出名的冰淇淋品牌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类似创业的事情,兴奋、成就感,一股脑儿钻上了头,当时还以为会在职业经理人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呢。
之后为了感受不同环境,我也换过几家公司,大都是像吉列剃须刀、迪奥这种世界500强的企业,最后我去了养生堂,我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中国民营企业。
在养生堂,我看到了中国人做出的品牌如此强大,也让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2003年,我离开了养生堂,去复旦大学读了MBA,毕业后,开始真正的创业之路。
毕业后,我决定先发挥这几年积攒的经验,创办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以零售管理和培训为主,经营了十年,积累了不少像苏宁、飞利浦这样的大客户。
有天晚上,我像平常一样坐在办公室看培训资料,看了半天,总感觉少了点什么。翻翻手边的文件夹,再重新看一遍资料,突然发现,少的不是资料里的内容,而是我对这个行业的激情。
十年过去,我早就忘了当初只是为了能让创业更顺利,才选择管理咨询作为我的第一站,哪怕现在没有了激情,也已经成了习惯。
也许我该在这个“魔都”,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上海
想到要干点什么有意思的事,我第一件想到的,就是开一家美食店,但是品牌定位让我犯了难。
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了很多咖啡师和蛋糕师,合计了一下,决定去日本和台湾考察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灵感。
在外面逛了大半个月,喝了无数杯咖啡,尝了无数块蛋糕,连肉都长了几斤,却还是get不到那个点,我们只好回上海重新盘算。
有一天,我约上许久不见的朋友出来逛街,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项目可以投资,边聊边走,没一会儿肚子就开始抗议了。
因为我们都比较喜欢中国的传统点心,所以准备找家环境好的点心店,坐着慢慢聊。
可找了1个多小时,除了洋快餐和咖啡店,竟然没找到一家环境舒适的点心店。在中国的土地上,却被西点占据了半壁江山,这让我们很惊讶。
中式点心
就在那天下午,我们做了个重大的决定——开一家精致的中式点心店。
我是“60后”,对中国传统的东西都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当这个想法在我脑海里形成后,我知道,我终于get到了这个点。
2014年的春节过后,我找到了一个在五星级酒店做点心主厨的师傅,来研发我们的产品,租了一间民房,在里面关了10个月,来改良各种中式点心。
“出关”后,我信心满满的准备撸袖子大干一场,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街边小店,黑暗料理已经成了中式点心的代名词,给我带来了不少麻烦。
刚开始选店铺位置的时候,我看中了一家大学路上的店铺,可是房东连见面的时间都不肯给我,他认为中式点心很低档,上不了台面,没办法和周围的LV、星巴克这种店并排开在一起。
我拼命和他解释,我做的是精品点心,结果他说:“哦,精品类,精品牛肉面?”
被逼的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在网上搜,终于找到一家在长乐路的房子,当时我去了之后,觉得位置不太好,并没有准备在这里开店,还以为找店铺的事遥遥无期,没想到第二天房东就打了个电话给我。
“喂,杜先生,我给你降房价,你来做,我不给别人做。”房东是一个60多岁的上海老先生,看了我们试制的产品照片和经营理念之后,他觉得这才是一个中式点心店应该有的样子。
虽然不是我心中最理想的店铺,但他能理解我的初心,犹豫了一下,我还是租了下来。
第二天,我再去店里,他给我介绍了一下店铺的情况,然后讲起了这条路的故事。
“门口这条路最开始叫蒲石路,它的故事可多咧,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还是法租界,路名其实是一个法国军官的名字,”老先生倒了杯茶,坐下继续说。
30年代的上海
“到后面才改名叫长乐路,永不消逝的电波你看过伐?李白就住在我们的楼上,拍电影的时候,他的夫人还专程回来看过,这里啊,是有感情的地方咧。”老先生抿了一口茶,没再接着往下说。
听完老先生的话,我一路想了很久,回家后又找了些长乐路的资料,原来这里的故事,远比我想的要丰富。
“蒲石,”我不自觉的念出了声,又在纸上写了“点心”两个字,“蒲石小点。”恩,就用这个做店名了。
终于,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后,我的第一家“蒲石小点”出世了。
长乐路店
本就是奔着“精致”去的,所以在装修上,我废了好些心思。
收银台旁边,摆放了一台展示点心的玻璃保温箱,旁边的装饰樱花树,在暖色的灯光下,增添了一丝日式情调。
黑板上写满了特色小食,长方形的小木板让整个空间,看起来更有趣。
转角,有一个幅大字画,上面工整的写着“手作上海点心”,这不仅是对客人的承诺,也代表着我的初心。
上楼左转,就是客人们用餐的地方,设计复古的吊灯,木质桌椅,和椅背上精巧的花纹,在这栋老洋房里,再现了老上海的浪漫风情。
在长乐路扎稳脚跟后,我总绕不过地理位置这个弯,想着能在更好的地方再开一家店。
所以这次我来到了愚园路,因为第一家店的成功,所以我们的理念能更好的被人接受,但这次,我们遇到了一个强敌——COSTA。
好在房东也是一个非常讲究情怀的人,在给他说明了我们的理念之后,还是把店租给了我们。
愚园路店的面积更大,大多是些年轻人,所以在保存原有风格的情况下,我们做了些小改动。
愚园路店
整块的黑板被分割成了4块,看起来能更有层次感,六边形的灰色防滑地板砖更有质感,顶上的鸟笼形吊灯让整个空间,更多了一份斯文秀气。
一份蒸饺,一杯豆浆,一笼包子,就组成了上海早点的标配。
每份点心,都是我们用心改良过的,就拿豆浆来说吧,上海的咸豆浆是要起花的,起花就是里面放了醋,但醋破坏了蛋白质。
而我希望蒲石小点的点心都是健康有营养的,所以我们将豆浆重新改良成丝滑版本,不仅让客人在口味上有改变,也最大限度的保留它的营养价值。
被反复揉捻的面团似乎会呼吸,用传了一辈子的手艺,把它们擀成一张张薄薄的面皮,里面包裹着各种鲜美的馅料,一口咬下去,“吱”,小心别溅了一身汤。
酥皮点心,里面包裹着我们亲手熬制的内陷,就连外形,我们都要求尽量还原实物,味道浓郁却不油腻。
锅贴可算是“四大金刚”之首了,为了保证新鲜,我们放弃了原始的大锅,使用小锅煎,保证你吃到的每一口,都是刚出炉的味道。
偶尔,我们还会举办一些手作活动,邀请客人自己尝试做一些中式小点,我要证明,中式点心并不比舒芙蕾、马卡龙这种赞誉很高的西点差。
令我很意外的是,这个活动吸引了很多外国人,经过几次的教学,他们系上围兜,也能做出很精致的中式点心。
开店是一件很幸福也很辛苦的事,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坐在收银台发呆,店里几乎已经没什么客人了。
突然,一位戴着眼镜的先生推开了门,点了些东西吃起来,本来并没有多注意,可他吃完后,站起来走到我面前,很认真的说了一句话,让我真真切切的感到,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谢谢你把中式点心做的这么好吃,让人难以忘怀。”
蒲石小点对我来说,并不止是一桩生意,还包含了我对中国传统点心的热爱和执着。
中式点心不该有“差”的形象,它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一种骄傲。
我希望蒲石小点能撕掉人们对中式点心的固有标签,“美”、“回味”、“传承”才是它该有的样子。
中国的强大,不止是军舰大炮,有时就在那三杯两盏间。